每日健康网,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大全网站,分享日常健康保健小常识知识!

头条推荐最新更新热门查询文章排行话题手机版

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大全网站,分享日常健康保健小常识知识!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健康生活

血糖波动知多少?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联

时间:2024-07-18人气:作者:

全球对糖尿病的关注和认知逐渐升温,今年的主题“了解风险,了解应对”更是强调了糖尿病预防与应对的重要性。在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中,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数最多的国家,2021年患者人数达1.41 亿,这意味着大约每10名中国人中就有1 名糖尿病患者[1]。

然而,一个被许多患者忽视的问题是餐后高血糖。研究显示,中国T2DM 患者中有50%的患者属于单纯餐后血糖升高[2],比例非常高。这背后既有遗传因素的影响,也与中国特有的饮食结构息息相关。与西方国家相比,中国人群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较高。中国人群不仅具有高达67%的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,且与西方人群相比,摄入相同种类、等量的碳水化合物后血糖增幅更大[3,4]。

一般来说,正常人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应该小于7.8mmol/L,如果超过这一数值,即可定义为餐后高血糖[2]。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,还可能成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隐形推手。当身体无法有效分泌或使用胰岛素时,餐后血糖便会飙升,为身体带来一系列风险。

餐后高血糖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,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,也是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预测因素[2]。当T2DM患者的餐后血糖增幅超过4mmol/L时,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至少会增加一倍[5]。其次,餐后高血糖还会增加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,急性血糖波动同样也会影响微血管的内皮功能,比如视网膜血管就是其中的代表。研究发现,与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相比,餐后高血糖能更好地预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(DR)的发生发展[2]。此外,随着T2DM病程的进展,餐后高血糖及其波动可能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进一步受损,形成恶性循环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餐后高血糖和血糖波动还与老年人的整体认知、执行和注意力障碍有关[2],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构成威胁。因此,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对于预防和管理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。

为了应对这一挑战,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策略。葡萄糖激酶激活剂(GKA)作为一种新型药物,通过修复受损的葡萄糖激酶功能,恢复人体对于血糖的调控,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。其中,已获批上市的GKA药物多格列艾汀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,二甲双胍单药稳定剂量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,接受该药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4周后,餐后2小时血糖(2h PPG)较基线下降5.45(mmol/L)[6],展现了显著的降低餐后血糖的疗效,这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。

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,这使得控制餐后血糖水平成为糖尿病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,包括精心设计的饮食计划、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以及定期的血糖监测。通过这些努力,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,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健康、安全的生活环境。让我们共同关注餐后高血糖问题,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持续的支持与关爱,助力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
参考文献:

[1]2021 IDF report

[2]《中国 2 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》

[3]Dehghan, M et al. Lancet. 2017; 390:2050-2062.

[4]Wang X,et al. Diabetes Res Clin Pract. 2020 Jan;159:107951.

[5]ZHENPING ZHAO; MEI ZHANG, et al. ADA 2019. Abstract 1520-P.

[6]Wenying Yang, et al. Nat Med. 2022 May;28(5):974-981

标签:
用户评论
'); })();